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信息热线

  • 省妇联办公室: 028-86632572
  • 妇女维权(成都): 12338

孩子,让“妈妈”守护你——巴中“爱心妈妈”的温暖讲述【一】

2018-02-28 00:00:00| 发布者: 妇儿工委|来自: 关爱明天网


1.jpg


巴中在全市44个重点贫困村,通过“爱心妈妈”实现“两促进”引发热议

巴中“爱心妈妈”的温暖讲述




2.jpg


    “幼有所育”“弱有所扶”,是新时代的民生大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指明了方向,强调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强调“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办好办实”,正是巴中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生动实践。作为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的巴中,外出务工人员众多,同时又面临脱贫摘帽重任。“让所有的父母都回来,并不现实。”两年多前,巴中市关工委牵头推出了“爱心妈妈”计划。期间,张彦杰当“妈”的故事传为佳话,荣获“全国文明家庭”殊荣;同州街道9名“爱心妈妈”,因其“五心关爱法”成了“明星妈妈团”。2017年,巴中市将“爱心妈妈”试点“升级”,争取党委政府纳入精准脱贫攻坚进行统筹,争取人社部门和就业部门将“爱心妈妈”纳入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并专门印发通知,明确在10个重点乡镇44个重点贫困村开展“爱心妈妈”试点。在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脱贫攻坚中,巴中又走在了前、试在了前。


    面对这一助力脱贫的好事,关爱少年的喜事,惠及百姓的新事,关工委是怎样做的?“爱心妈妈”是怎样当的?孩子们是怎样变的?一起聆听巴中“爱心妈妈”的温暖讲述……





弥补“亲情”



    “孩子们,你们选好了自己的妈妈了吗?”2017年12月3日,在巴中市南江县下两镇新桥村,唐莹老师的互动游戏让参训的“爱心妈妈”和孩子们乐开了怀。当下,“爱心妈妈”正成为活跃在巴中44个重点贫困村“最靓丽的风景”。


    提起“爱心妈妈”一词,大家或许首先想到的是“妇女”“母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四川省关工委这些年来为“爱心妈妈”作出了更为深刻的注解——“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帮扶到人,温暖到心”。在巴中,“爱心妈妈”计划有着更具体的愿景:就是想通过这个途径,让那些需要得到母爱、得到辅导、得到教养的孩子,能够像生活在爸爸妈妈温暖怀抱的孩子一样快乐健康成长成才。这些年来,从身患重症依然坚持组织爱心人士资助困境学生的张彦杰,到平昌同州街道的“爱心妈妈”坚持多年一对一帮扶孩子成才,再到各乡镇妇联主任“一肩多挑”,这一特殊群体所奉献的无私“母爱”,覆盖了这座红色城市的偏僻乡间。


    其实,这道“最靓丽的风景”,还得益于两年多前,巴中市关工委跨出的“第一步”。当初,市关工委主动作为,在“五失”青少年的调研和帮扶中,深刻感受到了社会之“痛”。“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无妈的孩子像根草。我们所面对的,不是亲生的儿女,不是自己的亲人,也不是幸福的孩子。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甚至是困境儿童和‘五失’孩子。他们是最缺乏母爱、最需要母爱、最期盼母爱的孩子。”巴中市关工委执行主任熊光林多次走访“五失”家庭,对缺少母爱、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甚为担忧。关工委想家庭和孩子所需,发挥乐奉献有爱心的妈妈们的优势,充实了“爱心妈妈”力量,开始有计划、有机制、有目标推进了这一行动。最可喜的是,期间涌现了先进,形成了典型,“点”上的工作,带动了“面”上的经验。


    “爱心妈妈”接了地气、见了成效,能不能扩大试点范围?巴中又一次以创新探索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宽广的关爱之路。2017年夏,市关工委联合市人社局和团市委,在10个重点乡镇45个重点贫困村开发“爱心妈妈”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在全省开了先例。


    “在重点贫困村开展‘爱心妈妈’试点工作,是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的一种实践,是落实‘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的一种行动,是‘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的一种探索,完全符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完全符合党委、政府决胜脱贫攻坚的实际。”在去年12月初“爱心妈妈”培训班上,熊光林对试点工作充满了信心。

    经培训上任的“妈妈”们,正摩拳擦掌,只盼在这寒冬腊月中,为孩子们送上一片暖阳。至此,巴中市“爱心妈妈”计划进入了“新时代”。



。。。。。。。。。。。。。。。。。。。。。。。。。


1问“爱心妈妈”?正能量何在?


    ?一是直接服务于脱贫攻坚大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在于扶贫先扶智,扶贫先育人。


    ?二是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青年女性提供就业岗位,使其就近工作,减少留守儿童。


    ?三是弥补留守儿童监护人及亲情的缺失,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减轻家庭负担和忧虑。


    ?四是通过开展关爱活动,增强孩子们的社交沟通能力,心灵更加阳光。


    ?五是有利于服务于“四好村”创建,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弘扬当地的优良家风、社风、民风及文化传承。


    ?六是推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社会化,引导社会、公众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