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信息热线

  • 省妇联办公室: 028-86632572
  • 妇女维权(成都): 12338

四川妇幼服务能力建设“凝心聚力”

2018-05-28 00:00:00| 发布者: 妇儿工委|来自: 中国人口报

一项卫生事业发展指标的改善,往往意味着这项工作既下了“绣花”功夫,又用了管用“招数”。2017年四川省实现孕产妇死亡率“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突破,婴儿死亡率连续10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说,机体的复杂性伴随诸多“偶然性”,那么医疗体系“强健”则是发展的“必然”;“首次”的背后,则是多方“凝心聚力”的成绩。

急救“成都经验”领跑全省

去年9月25日的一次抢救,至今让成都市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处处长,市产科儿科急救办公室主任闫梅记忆犹新——一名41岁的高龄产妇突发凶险性极高的羊水栓塞,全城10余位医护人员接力救援,经过12个小时的大抢救,最终成功挽救了产妇的生命。“在每一次牵动人心的产科、儿科应急救援中,相对应的救治网络体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这件事上,成都与世界一线城市相比,毫不逊色。”

作为成都市产科、儿科急救工作的指挥中枢,市产急办的担子着实不轻,多年来,值班电话始终保持24小时畅通,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好“指挥员”,协调全市医疗资源“集中发力”,提高急救成功率。“去年,全市共承担产科合并症、并发症急救6258例,新生儿急救1840例,由市级急救办调度专家参与的产儿科危重症现场救治达139例,协调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救治的达50余例。”闫梅说。

完善的急救网络体系是“成都经验”领跑全省的秘诀。两个“急救办公室”将“根据地”设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除设置5个市级产科、儿科急救中心外,还设置数个片区产科、儿科急救中心,包片负责基层医院无法处置的危急状况。一张畅通无阻的医疗救治网络,将整个成都及周边区域牢牢地“掌控在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市产急办共协调紧急援救540多起,挽救了500多位产妇生命,出诊援救成功率达93%以上。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保健部主任冉隆蓉告诉记者,随着急救体系越来越完善,应急能力也越来越强。“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每到月初,都会统计全市提供产科服务医疗机构的急救特殊用药储备情况,详细到每一支的药剂量,以供随时调配;当基层医院请求支援时,按照实际情况判断专家是否需要出诊,或是协调用药、用血以及转诊。”

成都市有助产服务机构110家、产科床位4274张,新生儿医疗服务机构94家、新生儿床位1446张。急救体系“一张网”将这些医疗资源全部纳入,层级关系“脉络清晰”,一旦发生危急情况,可立即实现重症救治的“无缝连接”。“成都市还全面强化孕产妇分级分色管理及特殊高危人群全程追踪管理,推行两级专家全程待命值班制度。”闫梅说,“以产急办为例,每年初都会将值班分配情况制成小册子,除了安排值班,还会安排应班,以防值班专家临时有事不能到位。”

建设在“升级”,服务有“内涵”

要想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就要“软硬兼施”。2017年四川对21家妇幼保健机构进行新(改、扩)建,将17家机构纳入2018年投资计划,并启动省儿童医学中心建设。新建成二级以上机构33家,全省二级及以上机构标准化建设率提高到50.5%。其中,广元市、巴中市将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辖区内机构建设全覆盖。

金堂县妇幼保健院的“升级换代”,就是四川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打破老院区地盘狭小的桎梏,医院完成了整体搬迁,焕发出新“活力”。用院长李学炯的话来说,可谓是“多点开花”,服务“内涵”不断提升。

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是影响分级诊疗落实的关键,金堂县妇幼保健院里一块“金字招牌”赫然在目——“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金堂分院”。李学炯介绍说,县妇保院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签订妇幼合作协议,联合县内5家设有产科的医疗机构,以及所有妇幼保健计生服务机构,形成“1﹢1﹢5﹢N”的妇幼专科医联体,将县域内所有相关医疗资源拧成“一股绳”。

针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 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分别在东西南北各区域与4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建立妇幼专科医联体,通过妇产科、儿科专家下沉实现“在位”指导。近年来,通过医联体及妇幼健康技术指导中心建设,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在专家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13项新诊疗项目,过去需要上转的部分患者,现在在本地就能实施救治。比如新生儿无创呼吸机的使用,能治疗70%以上的新生儿呼吸衰竭,使儿科上转病人总数同期减少40%。我们成功救治的新生儿中,最低胎龄早产儿仅28周,最低出生体重仅1.13公斤。” 李学炯说,金堂县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还深入全县各产科、儿科执业单位及乡镇卫生院等,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在什邡市妇幼保健院,记者看到了一张很有特色的 “围产保健预约卡”,设计得贴心又实用——卡片对折只比身份证的尺寸稍大一点,展开就是“产检预约和检查时间表”,每次产检结束后,医师会填写下次检查时间及具体检查项目,这样孕产妇就可享受一目了然的健康管理。这张卡片上还印有副院长代明甫的手机号码、微信二维码个人简历及急诊电话。代明甫告诉记者,什邡市妇幼保健院为孕产妇提供个案管理,让孕产妇享受到更精细化的服务。

近年来,四川各地积极应对母婴安全新形势,推出不少 “实招”,如成都市着力统筹优化资源,提升全域产科、儿科医疗救治能力;达州市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清理整顿行动,规范服务秩序;绵阳市运用“母子一卡通”系统开展高危孕产妇专案信息化管理;甘孜藏族自治州各县(市)结合实际出台系列惠民政策,有效提高住院分娩率。

为薄弱地区“补短板”

针对贫困地区妇幼健康能力薄弱,贫困群体面宽、量大、程度深的实际,四川尽力“补短板”,持续提升贫困地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目前,全省88个贫困县中已有30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创建为二级水平;2017年10个计划摘帽县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创建为二级水平。

提起妇幼健康服务“对口支援”项目,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运营发展部负责人郑鸿颇有成就感。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将对口支援单位纳入省妇幼专科联盟单位,并明确其处于妇幼专科联盟的优先地位。每年初,都会根据受援单位需求,结合现场调研情况,分别制定个性化年度支援方案。郑鸿说:“针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妇幼保健院,制定协助妇幼健康公共卫生项目规范管理、开展产科出血等适宜技术培训、指导省级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基地创建等支援内容;针对会理县妇幼保健院,制定开展临床新业务、拓展保健服务项目、提高医学影像水平、建立远程会诊平台等支援内容;针对石棉县妇幼保健院,制定完善儿童保健学科体系、提高儿科急诊急救能力、产科助产技术和妇科宫腹腔镜技术、生殖内分泌专科筹建等内容……”经过联盟全体单位的共同努力,初步实现联盟内的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我在支援凉山州妇幼保健院时感到,当地医疗机构主要还是缺乏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分层级的系统化培训……”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临床专职党总支副书记梅花定期到凉山州,她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传帮带及师带徒工程”,着力培养本土“留得住、用得上、可支撑” 的人才队伍。从2016年实施妇幼健康服务对口支援工作以来,四川累计下派704人进行蹲点帮扶,2018年有224人进行蹲点帮扶一年。